------------

第一章抱丹

    李志常自生下来就成了孤儿,族里人嫌他生下来就克死了父母,便不想养他。恰好他师傅一个老道士经过这里,也不知怎么想的,将他带走。老道似乎和他族中一些老人认识,也没受到什么麻烦。道士也不知年龄多大,李志常自小却听他说过很多的民国往事,都是老道亲身经历,道士年轻时候在外边闯荡,后来他师兄没有收徒,才不得不回来武当山继承道统,那时正是改革开放。

    而后道士便一直住在武当山上,教导李志常。据道士说他这一门派大约是元末之际从终南山传下来的内家拳分支,从道家教派分来应分属全真龙门派,十几代下来一直人丁不旺,十年前老道去后,已经只剩下他孤身一人。”“

    经历过晚清民国最后的余晖,内家拳如今早已式微,当年程廷华的八卦掌练到登峰造极还不是被乱枪打死,不过为了不使祖师传承断绝,李志常自幼被师傅严格要求,就开始习练门内的内家拳。

    自一代宗师孙禄堂参武当、访少林、采形意、和八卦、证太极之后,这百十年来武林中的门户之见渐渐消弭,加上现代信息发达,是以李志常一身所学倒是融汇了百家之长。可惜当今之世金钱至上,李志常武功造诣之绝已经冠绝当代、睥睨群雄,仍然毫无用处。

    只因他门中只有他一人,不像其他内家门派门徒众多,大家相互帮衬大都混得风生水起,转型成功,成为社会名流。他本来也有心与时俱进,靠着这门中祖产、千年传承努力发展什么文化产业,响应国家号召,争取早日为国家GDP作出贡献。可惜他自幼入道、不喜俗务,在收了几个门外弟子(所谓门外弟子,即是不得真传)不甚其烦后,又归隐山中。做了名副其实的真道士。

    内家拳拳药不分家,如黄飞鸿这般武功不错之余,医术也不差,因为内家拳术到了一定境界,对身体了解深入微豪,学起医术事半功倍。数年下来他心思沉淀,拳术却是逐渐精深,对人体认识愈加深刻,促使得医术大为长进。

    武当山自古以来多有贵人造访,在一次不小心救了一位贵人命后,之后名声渐长,在那位贵人提携下为许多达官巨贾看病,可谓一时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知不觉反而步入了社会上流,年纪轻轻便进入了道教协会,却是他师傅当年也没达到的成就。

    经过红尘洗炼,李志常愈加觉得世事索然无味、名利富贵更是过烟云,反而隐隐领悟到‘不在此间、不在彼间、不在中流’的道理。功夫愈加突飞猛进,竟而在近年自然而然将浑身气血练得“随心所欲、变化无常”。只需经过百日死关便可抱丹成功,踏入那不知名的境界,从此进军无上天道,有了揭破生死奥秘的资格。只是他虽然有了抱丹资格,但这百日死观既然号称死关,自然十分艰难,前人有一句“万劫阴灵难入圣”可谓道尽此种滋味。

    自开派以来,门中无一人达到李志常如今境界,前路到底如何他也无从知晓。而如今末武之世也难以找到人交流,李志常只好凭借冥冥中感觉,处理完俗事后,调节好心情,便一身竹杖芒鞋半年间踏遍三山五岳。这一路上感悟山河地理、日月星辰,合四时而御六气,不知不觉把握到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精神境界。这日来到终南山,他心血来潮,心知机缘就在此间。便在险峰之间寻到一处石洞。用巨石封闭洞口后,便开始坐死关。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在终南山一处被封闭的洞穴里,李志常抱元守一,逐渐感觉到万事万物鲜活的生命力,他似乎可以听到山的声音、树的声音、云的声音、磁场的变化、感受到地球的自转、甚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记起来,诸法空相、五蕴皆迷,时间仿佛也在这一刻失去了意义。有生于无,元神照彻虚空,眼看李志常就要心神归于寂灭,就在这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磁暴,全球电子设备都受到了干扰。却是这时恰好遇上太阳黑子的巨大爆发,虽然普通人感受不到,李志常却处于天人交感的紧要关头,却是被严重影响。

    李志常不由得起了叹气的念头,时也命也。他身体仿佛变成黑洞,不断吸收周围的离子、射线及能量物质,最后整个身体意识被卷入突然出现的黑洞,也不知过了多久,李志常恢复过来,发现自己居然成了一个赤身露体的婴儿躺在雪地上,身边还有一口漆黑如墨鞘装的长剑。这是他门中祖师炼制的一口法剑,是他这一门掌门的信物,也是历代掌门在大限之时用来超脱之物。

    剑鄂下面刻有两个小字篆文,是“无常”二字。李志常几个弟子都非真传,只是随意教了几套强身健体的功夫,所以并不具备传承此剑的资格。他心中也明白,此次抱丹非生既死,所以李志常将它随身携带,如果他没有成功他这一支的传承自然断绝,此剑自然没有任何意义。如今抱丹没有成功,人也没事,只是这一次际遇之奇古往今来也罕有之。

    遭遇不知名变故,李志常又变成婴儿身,倒也奇特。重回到婴孩身躯,这种无力的感觉足以让普通人抓狂,李志常倒是觉得有点新奇。这周围草木十有**他都识得,仍是地球上常见的植物。可惜他现在仿佛回到刚出生的时候,即便能思考、能感知却不能独立行动。李志常知道这荒郊野外,他这样呆下去,难免遇到虎豹豺狼,即使没有这些,遇到暴雨烈日他此时也不能抵挡住。只是这些想也没用,天无绝人之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所以干脆好好感受下现在的身体情况。道德经说‘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李志常抚平气血,由静入定、定中生慧,心如明镜,方圆百米内的任何事物,即使二十米外蜘蛛吐丝的声音他也能感觉到,几乎近于神通一般。
------------

第二章全真

    李志常明白自己没有抱丹成功,不过心灵却经过一番洗练,变得更加敏锐不可测度,此番只要从头苦练他自信不到十八年便可恢复到前世水平,气血旺盛还要胜过当年。李志常心里又苦笑道,别说十八年,他现在这处境能活过十八个时辰都要谢天谢地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没过多久,李志常忽听得东边大路上传来一阵踏雪之声,脚步起落极快,偏头望去,却见是个道士。

    那道士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全身罩满了白雪,背上斜插一柄长剑,剑把上黄色丝条在风中左右飞扬,风雪满天,大步独行,实在气概非凡。李志常心中一喜,没想到还遇到个同行,就是打扮的略微复古、略微复古!好不容易遇到个人,李志常怎么肯白白放他过去。顿时吐气开声,一声嘹亮的婴儿哭声响彻山林。却见那道人走得好快,晃眼之间已近了十余丈,却也不是发足奔跑,如此轻功,实所罕见,李志常心中也十分佩服。那道士来到李志常身旁,从身上撕下大块布,将李志常包裹起来,李志常顿时感觉到一股醇和的热力布满全身,大感舒服。道人一只手抱着李志常,有些怒道:“也不知你父母是谁,竟然就这样将你抛在冰天雪地里。若被我查清楚,定要他好看。”道士脚一踢,无常剑便应地而起,落在道士另一只手上。”“

    李志常后来才知道道士正是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日他寻包惜弱母子无果,想着快近年关便回到终南山,哪知在山脚下却遇到了李志常,他误会李志常被人抛弃,又想到包惜弱母子不知下落,一时间有些怒气。道士抱着李志常往山上而去。

    不一会,行了一个多时辰,已至金莲阁,再上去道路险峻,蹑乱石,冒悬崖,屈曲而上,过日月岩时天渐昏暗,到得抱子岩时新月已从天边出现。那抱子岩生得甚是奇怪,就如一个妇人抱着孩子一般。丘处机哑然失笑,觉得自己捡了个孩子又恰好上了抱子岩,真是缘分。他半路修道,在俗世仍有妻儿,只是多年不见。此刻道心消退,看着李志常心下怜惜,道:“孩子,你累了?”李志常摇了摇头。丘处机惊讶道难道这孩子还能听懂我说话,他还欲再度试一下,哪知李志常已经双眸禁闭。一呼一吸悠长有力,睡的很香甜。

    丘处机也不由得觉得自己是不是老眼昏花了,刚才产生错觉。却不是李志常故意装睡,是他婴儿的大脑确实不能支撑太多思考,身体保护机制下自动昏迷。他当然可以控制自己清醒,只是这样对身体始终有害,却是不好。

    数月后李志常慢慢弄清楚自身环境,原来他居然穿越到宋朝。而且还不是历史上的宋朝,而是金庸所著射雕英雄传的世界。这让他有些许震惊,不过他连时空穿越这事情都发生了,这种事也不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他隐隐想到照他看的小说记载这世界很可能有内力这种超自然力量存在,不禁隐隐有了期待。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自身身体尽快贴近完美地成长。

    正常人身体发育总会因为外界因素和自身不好习惯导致自身发育不能尽善尽美,不能最大的激发自身潜力。所以内家拳才会要求配合独门的呼吸吐纳法来站桩,其实是为了纠正自身的一些不好的习惯。从而尽可能全身均衡发育。而李志常如今以无限接近国术抱丹的境界,可以精微的控制自身每一次呼吸产生的能量,并能在保证自身活动的基础上,运用的每一寸肌肉每一份骨骼的发育上来。

    如果有人长时间仔细观察他,就可以发现,他的身体一直有着很有韵律的震动,这种震动很轻微,如同蜘蛛点在水中党旗的波纹一般,微不可查。但是持久不断,因此他的骨骼越来越致密,皮肤越来越光滑如同绸缎一般,体内的肌肉纤维不断地改变结构,朝着更加紧密结实的方向进化。

    其实无论是谁只要到达抱丹境界,便可自行洗经伐髓。李志常因为前世并没有抱丹成功,这次重头再来,抱丹一样异常艰难。

    而且因为之前的经验,说不定再次抱丹时还会有知见障。丘处机因为要寻找包惜弱母子,所以不能照顾李志常,只好交给重阳宫的其他人帮忙。清净散人孙不二和马钰本来就是夫妻,已经做过人母,所以这职责便当仁不让的接下来。加上李志常不哭不闹,虽然不睡觉时经常四处爬动(其实是在锻炼),但也局限在一个范围。所以孙不二除了每天给他喂食换衣之外,倒也自在。李志常现在这身体十分可爱,又不时散发出如星空般纯净的清香,他静坐不动时就像西游记里面说的人参果一样。只是这时西游记还没出世,孙不二倒也不会有这般联想。

    忽忽过了一载,李志常终于可以说话。其实大半年前就可以说了,只是这毕竟是古代,他不想惊世骇俗(现代出生几个月说话也很吓人吧!)。再过了半年他便基本能识字(装的,本来就会),让孙不二十分惊喜。要知道宋朝是有名的喜欢追捧神童,上到王公大臣下到贩夫走卒无一不以自家出位神童为荣,为此前朝王相公还专门写了名篇伤仲永来讽刺这件事(王安石是这个意思么,作者君你好牵强)。

    总之李志常学会识字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取名字叫李志常,鉴于他这么天才,这名字也不算难听,孙不二传信给丘处机,丘处机也答应了。李志常自从可以自我活动后,再也不肯把自己局限在原来的小屋子,因为丘处机常年寻访包惜弱母子,反而很少有时间呆在重阳宫,他又没有什么弟子,因此李志常变成了这一片名副其实的小主人。本来孙不二还怕他年纪幼小不能自理,几次之后,见他处理事务井井有条,便不再管,安心练武去了。李志常渐渐不满足于重阳宫,慢慢将活动范围扩大到宫外。

    只因他个子小,有十分灵活,每次都是掐着时间玩耍,竟然没有人发现。终南山风景秀丽,空气清鲜,李白有诗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李志常每日与山中松鼠猿猴相互嬉戏,倒也十分自在。

    你道李志常为何常常偷跑出来,只因为他发现山中药材丰盛,许多前世已经绝迹的草药,这里比比皆是,石菖蒲、野人参、黄精这些常见药材更是经常见到三十年份的。李志常不时取出一些符合自己发育的药材服用,身子瑜伽强健,虽然因为骨骼致密生长不能很快,只是二岁小孩模样,但是腿脚灵活,气力已经不在十三四岁的少年人之下。这日他寻到一处瀑布上游巨石突兀,环绕而成一潭。潭清见底,细石如鳞,历历可数,真是寻幽探奇之佳地。瀑布下游流势平缓,形成一湖。水面波平如镜,湖周青山似屏。

    李志常见到这地方,就决定以后夏日酷暑中午就来这里纳凉,要不是晚上不归会被发现,他真愿意整天都在这里。李志常白天抽一个时辰在这边湖里有水,晚上回到重阳宫休息。日子过得不亦乐乎。他还发现在瀑布冲击下,全身各处都受到刺激,有些自身力量锻炼不到的地方也被照顾到。倒也是意外之喜。终南山上,松柏青青,冬雪皑皑,晃眼间五年过去,李志常已经长到七岁,成为一个可爱的男孩子(最近流行画风不对)。

    丘处机在孜孜不倦的努力下,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他在大金国中都找到包惜弱母子(现在已经成为金国六王爷王妃和小王子),丘处机见到杨康居然成为金国王子,想到可以借着杨康身份打入金国内部,便没有公开真相带走包惜弱母子。李志常对此很是不以为然,用来前世的说法来讲就是这个计划真的很傻很天真。

    当然这种事李志常还只能在心里吐槽,毕竟丘处机可是他的救命恩人,事实上是丘处机找到杨康后,囫囵吞枣传授了全真教的基础功夫后,突然想到他正牌弟子李志常也许久未见,关键是他还将全真派的武功交给他就传了杨康,感到很是过意不去,对不去这个大弟子,丘处机怀着内疚的心情,马不停蹄的赶回来。

    于是有了这一幕,丘处机道:“徒儿为师今日准备传你入门玄功,想当年为师可是到了三十多岁才蒙重阳祖师传授。你如今才七岁就得到传授,可是比为师当年强多了。”李志常道:“师傅,徒儿之前翻过咱们全真教的手札,你不是三十多才半路拜重阳祖师修道的么?”丘处机……“好了你记住,这是咱们全真教的歌诀,我只说一遍。”丘处机心道:“你小子不是经常显摆记忆力么,这次我说快点,看你记不记得住。”要知道李志常这次发育,大脑开发极强,他所见所闻从没有半分错漏。数年间已经读遍重阳宫的道藏,就连马钰有时候出去和人开法会论道遇到什么不清楚的道家术语,都要向他询问一二。而李志常每次都能引经据典,阐明出处,并能找来典籍佐证。重阳宫内讯多人都认为不如不是当了道士,李志常去参加科举虽然不能稳中状元,但中个进士还是妥妥的。

    李志常也从重阳宫内找到许多前世遗矢的典藏,算是甚有斩获。“大道初修通九窍,又窍原在尾闾穴。先从涌泉脚底冲,涌泉冲起渐至膝。过膝徐徐至尾闾,泥丸顶上回旋急。金锁关穿下鹊桥,重楼十二降宫室。”全真歌诀从丘处机口中缓缓而出,李志常一字不漏,牢牢记在心上,他精通道藏又有不浅的医术,对此理解十分容易。

    对照自身一时间许多领悟涌上心头,恨不得马上回到卧室进行修炼。正所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李志常虽然也算得上近乎一代宗师,但是在内力修炼上没有这全真歌诀引领进门,也不知从何入手。须知这内力修炼对他本是未知事物,他又没有黄棠那般能读尽三千道藏的条件,况且大内藏龙卧虎,道藏中间或夹杂一些真气运行的法门并不奇怪,所以黄棠才能编出九阴真经。就算这样完整版九阴真经也前前后后花了一甲子才问世。

    可知自创武功之艰难,所以还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力。全真教内功虽然比不上九阴真经修炼那般迅速,却是最是扎实的上乘修习法门,不然郭靖和老顽童也不会借此成为天下最顶尖的高手。
------------

第三章炼气

    全真教的武功固然是天下一等一的上乘武学,可惜全真七子大都是王重阳的亲朋故旧,遇上王重阳授艺是都人到中年,过了修习上乘武学的最佳年纪,很难将全真教的功夫发挥出来。

    而全真七子又不善于教徒,只能将自身对教中武学的粗浅领悟交给弟子,而全真内功又是全真教的立教根基,练此玄功又必须心无旁骛才有大成就。而全真三代弟子入门时大都是十二三岁,最是心猿意马的时候,哪里能够降服住心中散乱念头,安心打磨真气。而人到中年心性沉稳,涵养增加,自然而然就符合了全真玄功要旨,是以全真弟子到中年后反而比之前精进更快。才有了全真心法越练到后面越是容易的说法。”“

    而郭靖生性质朴,身怀赤子之心,练功时更是心无旁骛,得到全真内功真传,切合真意,所以短短两年就有了深厚的内力根底。

    丘处机天生就是个有灵性的修道之士,尝云:‘俺今日些小道气,非是无为静坐上得。是以大起尘劳作福上,圣贤付与得道之人皆是功行到,圣贤自然与之……’”自然也不热衷教授徒弟打坐练气,更愿意叫他们以“救世为先务”,颇具侠义情怀。李志常依歌诀试行,起初思潮起伏,难以归摄,于是他控制呼吸节奏,减缓气血运行,不多时便空空明明一念不起。

    他心静神定,不急不躁,真气自然化生,一股热流自涌泉升起,一股冷流从百会浇下,在上下颚分别凝成金津玉液,汇出一口既清且甜的“甘露”。他喉结滚动吞服甘露,自十二重楼而下,落入下丹田(华池穴),华池及藏精之所,主炼精化气,其上下各有一窍,上通内肾,下通外肾,上窍上通可达脑,主还精补脑,下窍通外肾主以泄身内之浊精。

    李志常依法而行,足足吞服十二口甘露,运行三十六周天。再睁开眼时,明月如霜落在窗前。他此刻神清气爽,难以入眠,他心神一动,穿越以来他一直没有决定这次重修以哪一门内家拳术,这次化生真气,通过对身体的洞察,他感受到真气能潜行改变肌肤筋骨,甚至可以直达脏腑皮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虽然效果极其细微,也只有他这般将自身身体控制到妙到毫巅的层度才能感受。

    不过这是因为他现在修为浅薄,待日后修为深厚,其中功效自然会有所增强。而且他也不需内力有多大的效果,只需要满足那一门功夫所需就行。这么功夫就是十分有名的十三太保横练。趁着月色,李志常将气血聚集在双手,直到双手烧红散发出热力,依次拍打全身。每一处连击九下,速度力道绝无变化。一番下来,即使李志常精神强大无比,也不免有些难以为继。

    他休息一会,暗暗潜运真气,运用到刚才一番击打受过损伤的地方。这些损伤极其细微,若不能体察自身,常人只能靠全身涂药来修补。而有些地方更是药力也不能渗透。所以自古以来此功虽然流传甚广,除李存孝这般天赋异禀者,竟然无人练成。但此功炼成气血旺盛、威力极大还远在金钟罩、铁布衫之上。练成之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天下无敌!

    五年后,李志常已经十二岁,这日丘处机又带了位弟子回重阳宫,俗名叫尹平,入门之后自然叫尹志平。本来尹平是追随马钰的,马钰又不想收徒弟,便扔给丘处机。谁叫丘处机前几年老是不回重阳宫。

    丘处机拉着尹志平手,指着李志常道:“这是我之前收的弟子,李志常,他比你小一岁,为师还有一个俗家弟子叫杨康也比你小一岁。因为他们入门比你早,所以你还是得叫师兄。志常入门最早,是你大师兄。”

    尹志平对李志常施礼道:“见过志常师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0647 70648 70649 70650 70651 70652 70653 70654 70655 70656 70657 70658 70659 70660 70661 70662 70663 70664 70665 70666 70667 70668 70669 70670 70671 70672 70673 70674 70675 70676 70677 70678 70679 70680 70681 70682 70683 70684 70685 70686 70687 70688 70689 70690 70691 70692 70693 70694 70695 70696 70697 70698 70699 70700 70701 70702 70703 70704 70705 70706 70707 70708 70709 70710 70711 70712 70713 70714 70715 70716 70717 70718 70719 70720 70721 70722 70723 70724 70725 70726 70727 70728 70729 70730 70731 70732 70733 70734 70735 70736 70737 70738 70739 70740 70741 70742 70743 70744 70745 7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