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红旗蛮眼熟
“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统一而强大,万年万万年!”我是谁?苏联人?中国人?谢杰?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现在是2015?不对,现在是1953!是的,我以前是谢杰,现在是尤里・叶菲莫维奇・谢洛夫,阿塞拜疆共青团第一书记。
当牢不可破的联盟戛然而止,谢洛夫走到窗边将橙黄色窗帘狠狠拉开,这一刻,血红的旗帜瞬间占据了谢洛夫的眼球。这面旗帜如此的熟悉,它的意义,震撼世界!前世的自己仍然生活在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但那时苏联早已经土崩瓦解,自己的祖国则代替了苏联的位置,成了那个号称民主灯塔、人类希望的国家苦心防范的对象。
“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谢洛夫用怪异的俄语一个词一个词将苏联的名字分解成了完全独立的词汇。苏联是谢洛夫现在的祖国这没错,面对着这个事实,谢洛夫心中却十分五味混杂,作为一个中国人,提起苏联这个名字,他并不知道自己心里是该爱还是该恨,或许用爱恨交织这个词最合适不过了。
这个国家保护过新生的共和国,曾经力保共和国逃脱了美国的核讹诈。这个国家,它给予了共和国156项工业体系的援助。它曾经断然拒绝遏制共和国,说共和国研制核武器是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事情。但短短几年后,它就成了共和国最大的威胁,边境陈兵百万,装甲部队号称一个星期打进共和国的首都,和美国异位,要对共和国采取外科手术式的打击。
如果当年苏联和共和国没有分道扬镳,苏联可以将东方边境的一百二十万大军调往西线,可想而知会给北约多大的压力。而共和国则可以轻易地将高达七百万的解放军裁撤一半,将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面。就算不裁撤军队,多出来的四百万军队,投入到别的地方,整个世界都会战栗。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两国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个亡党亡国,一个韬光养晦。
柔和的日光透过鲜艳的红旗,温柔的照耀在谢洛夫的脸上,谢洛夫闭上双眼,仿佛接受者灵魂的洗礼,似乎在问着自己,你到底要什么?好半天,谢洛夫睁开双眼,眼中再无一丝迷茫,似乎在对自己的灵魂起誓,“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从波罗的海直到太平洋,从北极圈到南中国海!铁幕,不仅仅是苏联!红旗必将插遍地球!”
“现在是几号!”谢洛夫虽然有此疑问,但是却没有犯傻的出去问问,捡起桌子上的报纸,报纸上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想要的信息。巨大的标题震撼着谢洛夫的思想,美帝国主义已经无力继续朝鲜战争!交换战俘的问题不过拖延和平的来临!落款处的日期1953.2.24。谢洛夫眉头一拧,眼睛狠狠地盯在日期上面,如果没记错的话,再过几天有着钢铁领袖称号,苏维埃毫无疑问的掌权者斯大林马上就会突然去世。随着斯大林的去世,朝鲜战争也会马上结束,至于报纸中的战服交换问题,共和国也被迫接受不利的方案。
朝鲜战争,美国和新生的共和国正面对垒,双方都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在后世,曾经有很多人认为,朝鲜战争最大的胜利者是苏联,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么说并没有错。但也只是一个方面来讲,从某个方面来讲,苏联付出的代价更加高昂,而且随后几十年后慢慢的呈现。斯大林去世后。
随之莫洛托夫在苏共高层提出必须尽快结束朝鲜战争,因为它已经给苏、中、朝三国都带来巨大损失。莫洛托夫发现,无论美国人自己是否意识到,它仅以第八集团军与第十军就把整个苏联势力拖住了。
当苏联因全力支持中朝而陷入朝鲜战事之时,美国已经不声不响地完成了世界霸权的部署:欧洲正式拥戴其为军事领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已经变成军事集团;西德、日本已经成为西方盟国,并且实施了重新武装德国的计划;美国迅速以军事条约部署了对苏联势力的包围圈;广大中间地带国家纷纷投靠美国。
更重要的是,美国国内孤立主义基本失败,军事打击力量增长了三倍以上。特别是美国已经完善了战略空军的建设,制成了热核武器,这对苏联构成直接威胁。这些问题,个个都需要苏联在很长的时间里慢慢破解,甚至永远都破解不了。谢洛夫保持着拿着报纸的姿势久久不动,似乎变成了一具永恒的雕塑。
朝鲜战争非常重要,但却并不是谢洛夫所关心的问题,换句话说,谢洛夫没资格关心朝鲜战争。可是斯大林的死亡这件事和谢洛夫却有关系。甚至可以说,一不小心谢洛夫就会因为这件事丢掉现在的职位。虽然是二月份,巴库的气温却并不像苏联其他地方一般寒冷,可是一样让谢洛夫遍体生寒。在脑海中闪电般的回忆自己到底有没有参与到高层的政治斗争里面,结果让谢洛夫略微松了一口气。似乎这个年轻的书记身上并没有挂上派系的标签。
至于参与到斯大林死后上面的争斗中,谢洛夫从来没有想过,神仙打架殃及池鱼的事情屡见不鲜,面对着莫斯科的大佬们,虽然谢洛夫是阿塞拜疆共青团第一书记,但是他并不是认为这个书记的头衔可以让自己活得更长久,在大佬们的眼中,一个自治共和国的书记并不比一个扫大街的份量重多少。
谢洛夫已经决定最近一定要好好做人,挺过斯大林死后的风波,以后不愁没有出头的机会。看着镜中年轻的面孔谢洛夫很有信心,二十六岁的共青团书记,也只有在五十年代的苏联这个成年男子大批阵亡的国家才会出现。
共青团书记看似不大,可是却非常有潜力,因为谢洛夫知道斯大林死去之后,赫鲁晓夫一定会清理掉一批人,比起苏联其他领导人的执政时期,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领导层变化的极为激烈,清理掉一批忠实于斯大林路线的领导干部。
自己头顶上的各位书记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靠边站了。虽然年纪出乎预料的年轻,谢洛夫却并不惊讶,因为苏联自有国情在此,可以说现在整个苏联大批的中层干部都很年轻,完全和苏联快解体的一大批老头子是两回事。
苏联在二战中光阵亡就有两千七百万,具体到一个地方,就谢洛夫了解,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成年男子阵亡五十万,而谢洛夫所在的阿塞拜疆,共青团的资料中显示,男人阵亡四十四万人。在战争刚结束的几年里,一个毕业照上面,经常见到这种情况,几个正常的男人在照片最中间,旁边是十几个残疾人,周围则是几十个女生。
战争结束之后的很多年里面,苏联的人口数量一直都是秘密,绝对不会公开。谢洛夫就是用屁股想也知道绝对不正常,可见事情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要是二十一世纪的共和国男人,碰见这种情况会羡慕死吧?”谢洛夫自语道,随后一声轻笑,别说别人了。就是他现在也有些飘飘然,想要找些质量高的毛妹先养养眼。“其实阿塞拜疆也是不错的地方!”谢洛夫自语道。
受困于后世的信息,谢洛夫总是认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里面,除了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地广人稀的哈萨克斯坦,各个都是拖后腿的角色,特别是靠近中东的地方而且穆斯林多的地方,在谢洛夫的印象中更是穷的一比。和欧洲中世纪没什么区别。真穿越后才发现,阿塞拜疆情况还不错,宗教已经被苏联最大程度的削弱了,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更是仅有的两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共和国。
如果按部就班的下去,已经成为谢洛夫的谢杰应该混吃等死的熬资历,运气不错的话,到了五六十岁的时候会站在一个不错的高度上,在然后成为既得利益的一批人退休。可这却不是谢洛夫想要的,现在他还这么年轻,说不定苏联解体的时候他还没死呢。“这不是我想要的!绝对不是!”
谢洛夫霍的站起来,绕着办公桌走了两圈,猛然盯住了外面的红旗,未来我的祖国是世界第二的经济体,现在我的祖国也是世界第二的经济体,未来我的祖国被大洋彼岸的国家联合一群国家包围,现在我的祖国仍然如此。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那个世界最强本身就势不两立。“我忽然觉得,美利坚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面对着外面飘扬的血红旗帜,谢洛夫像是自语又像是宣誓一般的说道。
------------
第二章 大人物
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弱小本身就是一种罪。两种理念对立,没有谁对谁错,要么苏联倒下,要么美国倒下,绝对没有第三种道路给你选择。
一阵电话铃声打断了谢洛夫的畅想,老式的电话声让谢洛夫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一边接电话,还不忘了抽时间看了下电话的构造,感觉十分新鲜。
“尤里同志!”谢洛夫愣了一下,才想起来这是自己的名字。不过脑袋里面不住闪现着,红色警戒里面那个经典的大光头形象。
“是我,您有什么吩咐?”不是谢洛夫客气,而是现在他本身就是个西贝货,一时间想不起来来人的声音到底属于谁?说话间,谢洛夫脑袋一阵一阵的眩晕,手不得不柱在桌子上,好让自己保持平衡。
“共青团中央有同志来我们这里考察,这本身就属于你的份内职务!”那边的洪亮声音停顿了一下,好似有什么忌惮,语气中夹杂着一些不耐烦,“总之让莫斯科来的同志不要在我们这里找一些毛病!”
眩晕感渐渐逝去,谢洛夫稳定下心神说道,“明白了,我一定让莫斯科的同志好好领略一下里海风光的!”
“希望如此……”说话间,那边的电话已经挂断,空留谢洛夫在这边拿着电话。
“看来我的上司,不是个太好说话的人啊!”谢洛夫摸着下巴,短短的眩晕感之后,他已经想起了电话中的人是谁!阿塞拜疆第一书记,尼古拉·弗拉基米尔?
仔细想了一下,谢洛夫没有在前世的记忆里面找到这个人,那么很显然,这位总书记大人,应该是倒在了赫鲁晓夫时期各种各样的**集团里面了,要不然这次在斯大林死后直接被拿掉。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高升了,却没有谢洛夫前世记忆里面那些如雷贯耳名字有名。
不过话说,能让尼古拉·弗拉基米尔头疼的人物是谁?谢洛夫刚才清楚的听到了尼古拉·弗拉基米尔话中的忌惮之色,似乎还有些不屑。那么那个人肯定不是尼古拉·弗拉基米尔这些忠于斯大林路线的人物看得上的,所以才踢到谢洛夫这边让他处理。
性格不讨喜欢?共青团?谢洛夫此时心里陡然一惊,“不会是他吧?这次看来真的好好招待!他可真不是一个好接触的人……”
整个苏联里面,狂妄的人比比皆是,尸位素餐者更是不知繁几,和其他除了马哲之外脑子里面就没有多少东西的官员不同,谢列平自始至终将自己的强势风格灌输在执政风格里面,不过向来光明磊落的他却最终没有跨出最后一步,倒在了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手上,而他口中的庸才,最多只能执掌一州的勃列日涅夫却最终掌控苏联十八年之久。
对于勃列日涅夫,谢洛夫只有一句话,平庸而躲过无数政治斗争。因为无能才成为苏共最高领袖,一手培养了庞大的官僚集团,最后这个官僚集团亲手将苏联埋葬。
看见谢列平的发型,谢洛夫忽然感到有些好笑,没有想到谢列平的审美风格很有共和国开国领袖的风范,呡住笑意,谢洛夫上前一步和刚下了飞机的谢列平握手,说道“欢迎莫斯科的同志来到巴库考察,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请多在这里停留一下,相信我,你会爱上美丽的阿塞拜疆的,这里的里海风光在苏联可不多见!”
谢洛夫的直率让谢列平升起一丝好感,谢列平本身就很喜欢直接的人,这和他本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不经常笑的的他此时也挂上一丝笑意,“都是一个系统里面的同志,谢洛夫同志也不要太客气。”
可以说,党有的东西,共青团都有,组织部、宣传部、文艺部、体育部、基本就是在加盟共和国里面共青团具体的工作。当然培养青年是共青团最主要的工作,国立巴库大学,阿塞拜疆国立石油大学,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阿塞拜疆医科大学,四所阿塞拜疆最重要的大学里面都有共青团的部门在运行。
此时的谢洛夫正在陪着谢列平一行人漫步在国立石油大学的校园中,一行人虽然在学校当中,却并没有引起围观,男学生在做着运动,不乏一些在体育器材上发泄自己过剩精力的学生,没准以后会成为了不得的体育人才。
“看啊,他们多年轻!”谢列平指着远处一群在单杠上面男生感叹着,谢洛夫顺着手指看了一眼,小伙子行云流水的动作让他不禁一阵羡慕,难怪有一段时间体操类项目被美国称为社会主义运动,就看苏联在体操方面的普及简直无敌了,在奥运会上常年不败也是可以理解了。
“没错,真的很让人羡慕!”谢洛夫由衷的说道,他想到了自己,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他肯定在校园环境中多呆上一段时间。
谢洛夫的神色让谢列平一阵纳闷,却也没有多想,此时谢洛夫真有一种大学生活的感觉,整个人完全放松了。和谢列平一行人说话的时候神色飞扬,完全不是加盟国书记,倒像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我倒是忘了,谢洛夫同志还很年轻,和这些同龄人更有共同语言!”谢列平对着后面的人们打趣道。
随机话锋一转好像有些漫不经心的说了一句,“未来,这里将走出很多国家需要的人才!”
这句话让谢洛夫一愣,大学当然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各个大学都是如此,为何这么唐突的说了一句?
国立石油大学?谢洛夫忽然觉得自己找到了答案。上世纪七十年代巴库就开始工业性采油,世纪末成为外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举世闻名的石油基地,拥有二十二大炼油基地,石油工业发达。世纪初还曾成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巴库公社。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766
16767
16768
16769
16770
16771
16772
16773
16774
16775
16776
16777
16778
16779
16780
16781
16782
16783
16784
16785
16786
16787
16788
16789
16790
16791
16792
16793
16794
16795
16796
16797
16798
16799
16800
16801
16802
16803
16804
16805
16806
16807
16808
16809
16810
16811
16812
16813
16814
16815
16816
16817
16818
16819
16820
16821
16822
16823
16824
16825
16826
16827
16828
16829
16830
16831
16832
16833
16834
16835
16836
16837
16838
16839
16840
16841
16842
16843
16844
16845
16846
16847
16848
16849
16850
16851
16852
16853
16854
16855
16856
16857
16858
16859
16860
16861
16862
16863
16864
16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