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却说混沌未开之时,鸿蒙苍茫,了无生机。
盘古开天地后,宇宙遂辟浊还清,按东南西北方向为标,诞生下四个世界,《阿含经》中有记载:一曰东胜神州,一曰西贺牛州,一曰南瞻部洲,一曰北俱芦洲。
四大部洲初成,万物本无区别,除却一些险要之地,各洲皆气候宜人,从无天灾,天上有飞鸟,地下有走兽,花草丛生,果木遍地,人们散居各处,靠游猎与采食野果为生,不必为温饱担忧,人人谦逊,不好争斗,好一片祥和乐土。
过得五万年光景,西贺牛州突发瘟疫,这瘟疫也不要人性命,只要那感染者面目全非,有头生犄角者,有手足化爪蹄者,有化身饿鬼者。感染之人寿命奇长——寿命可达三百岁,但智力低下,喜食同类。西贺牛州到处可见枯骨碎肉,尸臭冲天,俨然一副人间炼狱景象。
又过一万年,北俱芦洲突发大水,瓢泼大雨下了整整一年,河流决堤、海潮倒灌,好个北俱芦洲,直接化作沼泽,人们淹死无数。幸存者本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谁承想竟有鲛人作祟,专吃生人。于洪水中逃出生天者,多数又在鲛人口下送了性命。
那南瞻部洲,方圆三万八千里,幅员辽阔,于中央处有一大山孤立。山上寸草不生,山石皆为金石,上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流转。遥看这山,终日被七彩霞光笼罩,故而南瞻部洲之人称此山为“七彩仙金山”。七彩仙金山高万丈,山腰即入云端,传言有能登此山者,可得道成仙,与世长存。众人闻言,不远万里而来,梦想着长生不灭,最后成了山上的一堆白骨。
岁月流转,北俱芦洲化为沼泽的一万年后,一日七彩仙金山突然霞光内敛,山下居民都觉怪异,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山上有轰鸣之音,继而火海从山上蔓延而下,遇物则燃,水不可灭,土不可掩,须臾整个大陆化作火海。可怜南瞻部洲之人,大都葬身火海之中。
且说大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年才熄灭,火灭之时,七彩仙金山中有一道豪光冲天而起,直奔东北方去了。
四大部洲中三洲遭了劫难,只剩那东胜神州,模样依旧,人口繁盛,人人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人既饮水食饵,难免衰老病死,到头来落得归于尘土。只是上苍有好生之德,有人机缘巧合,于东胜神州极南处的山野中,得天书一卷。说也奇怪,书中之字虽不能识,文意却能懂(这就是天书的妙处)。书中术法包罗万象,有悬壶济世的医术,有窥探天机的相术,有教人长生不老的道术等等。
这人得了天书,隐居山林,潜心研读。七年之后出关,行走江湖,一心布道。靠医术救人无数;见根骨奇佳之人,也必传下修道成仙的法门,好让他去争那长生的一线之机。世人因感激他传道授业之恩,尊称他为万道祖师。
道术能叫人成仙,也可用来杀伐,有些人得了道法,获得了力量,**随之膨胀,想要统领天下,于是战火四起,东胜神州也变得不太平了。
东胜神州的极北之地,一年四季都是冬天,常年累月的积雪,塑造出一个白皑皑的冰雪世界。
这一天寒风呼啸,雪花如撕破了的棉絮般在空中飞舞。
雪地里一队人匆匆向西而行,凄厉的风声和脚步声混杂在一起,谱出一种古怪的韵律,韵律把周围的雪兔惊得四散逃逸。
为首的是个身披白色披风的精壮汉子,他显然斗不过风雪,把衣领拉到耳侧,露出畏缩的样子。
他回头朝后面的人喊:“大伙都跟紧了,别掉了队,这趟差事早办成了,早回去交差。”其他人应声:“是!”
他回过头来,望了望周围一望无际的雪原,皱着眉头自语到:“嘿,这鬼地方,竟不能御空飞行。”
突然他一扬手,低喝:“停!”,立马匍匐在地,披风和白雪融为一体,掩饰的极好。后面的人见况,也学那汉子,迅速趴在雪地上。
良久,前面坡头上,一只白鹿朝这边疾驰飞奔,浑身雪白,似一团移动的雪球。
随即坡后转出一个少年,手里握一根木质长矛,紧追雪鹿不放,速度竟不输白鹿分厘。
眼见白鹿奔到眼前,那精壮汉子一个暴起,右臂横扫它的前腿。
白鹿不知前面竟然有埋伏,来不及躲闪,两条前腿应声断裂,惯性使然,向前滑行了五六米,卧在地上,喘着粗气不动了。身下擦出好长一条雪痕。
那少年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手中紧握长矛,呆呆望着前面的人和白鹿,不知如何是好。
精壮汉子细细打量这少年,只见他身穿兽皮袄,头戴兽皮帽,浓眉大眼,方脸隆鼻,四肢健硕,腰窄背阔,长得当真孔武有力,只是嘴上绒毛未褪、喉结不显,想来年纪不大。
他见这少年呆立不语,便开口道:“小子,附近可有人家?”
少年闻言缓过神来,眼中流露出怯生生的神态,掉头就跑。
精壮汉子哪能遂了他的意,大喝一声:“站住。”声如惊雷,疾趋几步,右手搭在少年肩上,稍一运力。
少年顿感一股大力袭来,肩头如被铁钳所制,箍得生疼。他急着往前一挣,只听“撕拉”一声,臂上兽皮应声撕裂,露出肌肤,大臂处有青色鳞片闪闪。
精壮汉子定睛一看,心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回身朝其他人喊:“他是鲛人,莫让他跑了。”
这一队人把少年团团围住,慢慢合拢,两人迅速扑上前去,把他压在身下,他疯狂的挣扎,喉咙里发出猛兽低吼的声音。
精壮汉子立于一侧,道:“把他绑了,咱们真是运气十足,还未到北海,就遇到了鲛人,这趟差事真是办的漂亮,回头宗主定会大喜,一高兴,赐予我等厉害法宝也说不准。”众人道:“托师兄的福。”
原来这精壮汉子名叫董大虎,是金刚宗的门内三弟子。金刚宗雄踞东胜神州的西北方,与东面的昆仑门、西南的万剑宗分庭抗礼,呈三足鼎立之势。
起初金刚宗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宗门,创宗祖师号伏虎道人未修道前是陀螺山上的樵夫。这伏虎道人天生神力,年少时曾手撕猛虎,道号也缘于此。一日恰逢万道祖师于陀螺山上设坛**,听得《金刚涅槃经》一部,后习练多年,终有小成,出关后行侠仗义。感念万道祖师于陀螺山传道之恩,又因所习道法为金刚涅槃之法,遂在陀螺山立了门户,聚众三千,称金刚宗。
《金刚涅槃经》练到极致,可练就金刚不坏之身,以身为器,可敌万物。可惜金刚宗历代无人能将其功练到登峰造极。
金刚宗经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当今三巨头之一。现如今宗主名叫菩提子,已是第八十一代传人了,传闻他道法高强,距“金刚不坏”只差临门一脚。怎奈年事已高,寿已逾一百五十岁,怕没几年阳寿了。
传言在北海之地,有鲛人出没,鲛人檀中穴上生有一颗肉桂,人吞服后可增寿一纪。
金刚宗听闻,派出几队弟子,寻那鲛人,欲为菩提子延年续命。董大虎带领的一干人,就是其中一队。
少年犹自吼叫挣扎,有人走上前去,朝他胸口猛踹几脚,又团了一团雪,塞到他嘴里,骂道:“你这个畜生,叫什么叫。”
董大虎见把少年绑缚停当,使个眼色,让人把那白鹿也抗在肩上。抬头看看天,眼见着天色暗了下来,便说:“时候不早了,咱们快往回赶,三日便能走出雪原。”
------------
第二章
说来话短,三天之后董大虎一行人走出雪原,个个冻得脸色发红,又御空飞行约摸一盏茶的功夫,遥看前面有个村庄,心想:总算是见到人家了。
小村无名,破败得很,三三两两几间草房,董大虎走上前去,叩了叩一间草屋的门,喊道:“好人家,开开门,给几口热汤喝,暖暖身子。”
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来个年轻人,约莫十七八岁的样子,只见他身材高跷,穿一件纯白道袍,腰间缀着把带鞘宝剑——剑柄上镶了颗鸽蛋般大小的红宝石。面如润玉,眼似繁星,两道八字眉,透着一股灵精,他笑着说:“这位仁兄别喊了,我来的时候这里就没人了。”笑声朗朗,脆如珠玉。
董大虎定睛一看,不认得此人,拱手道:“在下金刚宗弟子董大虎,恕在下眼拙,敢问朋友高姓大名。”
年轻人微微一欠身,抱拳道:“不敢不敢,在下是云游散人座下,余化龙。”
“奥,哈哈,原来是余师弟,早有耳闻,如雷贯耳啊,不知余师弟来此所为何事呀?“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75
1176
1177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1269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