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楔子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都应天府,登基称帝,年号洪武,国号:明。

    朱元璋性格坚韧刚烈,厌恶贪官恶吏,称帝以来,朱元璋治理手段强硬,先后制造了洪武四大案,即空印案,郭恒案,胡惟庸案,蓝玉案。先后杀人数万,但却有效的稳定了开国之初的形式,渐渐有了强国之势,威震四方,开创洪武盛世。

    公元1398年,当了三十年皇帝的老朱干不过时间,驾崩了,本以老朱的意思,最合适的皇位继承者就是太子朱标,奈何朱标无福享受,先老朱六年就走了。所以老朱本着爱屋及乌的精神,把皇位传给了朱标二子,即皇太孙朱允炆。

    于是,14岁的朱允炆就这么君临天下了,年号曰:建文。年幼的建文帝为了管理老爷子传下来的庞大帝国,启用了遭朱元璋贬弃的方孝孺,以及黄子澄和齐泰帮助辅政。

    古有皇帝忌亲掌兵权,但是老朱不一样,为了管理自己的地盘,把自己儿子封王,分到各地,镇守朱家江山。

    可是古语更云:龙有九子,各有不同。何况朱允炆只是朱元璋的孙子,所以朱允炆不想那么干,他要削藩,把所有权利抓到自己手中。

    想到就干,这大概是朱允炆唯一像朱元璋的地方,登基之初,按规矩,起码你得下个诏书,免免赋税,赦免赦免犯人。但是朱允炆直接开始削藩,先把皇叔周王朱橚,齐王朱榑贬为庶人,一切顺利进行,有条有理。

    朱允炆也忙的不亦悦乎,但是马上就遇到了硬骨头,那就是湘王朱柏,这个皇叔很有骨气,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直接带着全家拒捕,焚宫自杀了。

    这可把一头热血的建文帝给干蒙了,本以为燕王朱棣才是硬骨头,这才采取了黄子澄几人的建议,先剪其羽翼,从软弱的下手,没想到转角就遇到一个茅坑石头,又臭又硬。

    但是建文帝也不是好相与的,在方孝孺等人鼓励下,继续风风火火的削藩,这么一来,朱老四燕王朱棣不干了,你丫贬皇叔为庶民也就算了,现在还逼皇叔自杀?

    加上朱棣身边还有一个七十好几,一事无成的老和尚:姚广孝,法号:道衍。这个人不得了,一把年纪,通读书籍,精通佛、道、儒!但却没有什么建树,所以姚广孝只想在死之前干一翻轰轰烈烈的大事,证明自己,一展心中的韬略。

    很显然,反抗是最好的机会,于是乎,朱棣在几次示弱建文帝无果后,在姚广孝鼓动策划下,举旗反抗了。

    民间有古语云:扛大旗,占据理。朱棣深入民间,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打着‘靖内难,清君侧’的名号开始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

    经过四年的艰苦战争,朱棣以八百人起兵,一路壮大,终于打到了应天府城下,建文帝自知投降难逃一死,效仿朱柏,带着皇后和皇子投火自尽。

    自此,朱棣于1402年在应天府登基,年号:永乐。

    永乐三年,靖难之战的恐慌早已过去,加之朱棣这个比明太祖朱元璋还拼命的工作狂人,使得大明国泰民安。虽然还说不上夜不闭户,道不拾遗,但也算得上是富足,而且永乐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对商人的压制,使得商业发展快速崛起。

    但是这个富,是有危险的,因为洪武皇帝朱元璋制定了户籍制度,主要的有“军、民、匠、灶”四种,还有酒户、茶户、菜户、果户、驴户等等等等,项目繁多,数不胜数。

    这些户籍,是要世代继承,不得更换的,也就是说你爷爷是卖菜的,你一出生注定也是个卖菜的,将来你儿子,孙子也都是卖菜的,你想卖酒?对不起,不可能。

    可是大明总人口只有七千多万,户籍种类太多,平均下来,每个户籍种类大概只有数十个人,除开数以百万的军户和不入户的王公贵族,有些户籍估计只有一个人,甚至没有人。

    这么庞大的户籍制度是很难管理的,所以社会上就出现了一些黑户,也就是没有户籍,或者主动脱离户籍的人。这么做的好处就是,你不用世代卖菜卖酒,出去闯闯,估计还能混的不错。坏处就是夜间可能住不到店,有些要路引的城你进不去,一旦被抓,要么充入军户,要么杀头。

    而且朱元璋规定,富人不能穿丝绸,农民可以。但是丝绸是奢侈品,没钱你怎么穿?所以就有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富人,有钱很低调,买了丝绸只能在家里穿,黑户有了钱,更不敢宣扬,甚至连买都不敢买。有户籍的农民可以穿,想穿,但是没钱买。

    这么一来,越来越多的人不想世代做一件事,加上富贵险中求的思想,冒死脱离户籍,成为黑户,自己打拼,寻找商机。

    有些人富了,自然会有人垂涎,除了仇家和小偷,自然就是服务业。富人有了钱,自然要享受,明面的不敢,地底的却是可以的。青楼妓馆就是此中翘楚,这个服务链条中最大的获益者。

    但是你不能全部黑户都去卖吧?所以另外的一些人,则看中了另外一点----为商人、富人提供个人或者物品的安全护卫与押运。

    这个业务有点类似于朝廷的驿站,但是驿站服务对象只针对朝廷,而且基本上是一些信件之类的文书。民间你想往远方寄点什么东西,只有托人带。要么就是自己亲自动身,走上一遭。

    可是一次两次也罢,次数多了谁也受不了,特别是一些需要从异地进货的商人,这么一来一去,花在路上的时间太多,很不划算。二来要是路途遥远,难免会遇到些此路是我开的主,也就是土匪。

    这么一来,提供安全护卫和押运的活就有了巨大的商机,而且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民间针对这些人金钱至上的理念,称呼这些组织为‘镖局’。

    有馒头,就有战争,因为是人就的吃饭,镖局这一行也不例外,你赚钱了,别人自然也想挣钱,而且我们华夏子孙有个优良传统,那就是跟风,只要一条街上面有个卖肉的赚钱了,全部人都会想卖肉,要不是老朱的户籍制,估计整条街都是卖肉的。

    镖局按大明法律来说是违法的,起码在明面上是不能自己走出来吆喝自己是镖局,但这也给了一些人便利,因为我抢了你生意,你也不敢报官。

    定远镖局是业内最强盛,影响力最大的镖局,在竞争激烈的镖局行业中屹立十年而不倒。因为定远镖局有个很牛气的大当家。

    镖局结构是一条线的,上边最大的是大当家,往下就是二当家,总镖头,镖头,镖师,趟子手,还有管理杂务的账房先生和打杂伙计,看家护院的护卫。

    定远镖局大当家是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身边的大内贴身侍卫统领,后来由于保卫老朱,因工受伤,瞎了双眼,老朱看他年纪也大了,干脆赐了黄金,让他告老还乡了。

    可是这人不甘寂寞,直接在老家登州府府衙所在----蓬莱创办了定远镖局,凭借一身过人的武艺,居然在武林夺得了第五的排名,人送外号:瞎子神瞳鹏双玉。

    神瞳是神瞳,加上个瞎子就怪了,但这不能抹杀鹏双玉的人脉,这个前大内侍卫统领在应天府呆了十多年,俗话说:皇城根下,随便吐口吐沫都能打中一个三品官,何况鹏双玉还是在皇帝身边打转的人,虽说没和一品大员穿一条裤子,但是二品大员还是认识一大堆的。

    这就让定远镖局变相的拥有了朝廷作为靠山,把本来只能在黑暗世界生存的镖局正式转移到了明面上来了,但是低调是必需的,对外的只能称自己是马帮,也就是所谓的挑脚夫。只是帮人运东西,收点辛苦费。

    不然要是被老朱发现民间有人私自豢养兵力,藏匿武器,越籍,诛九族都算是轻的。

    定远镖局成立二十多年,没有丢失过一次镖,信誉极好,现今定远镖局除开大当家,有十名江湖排名三十以内的绝顶高手担当镖头,平常行镖都是两个镖头一组,带领三个镖师和数十趟子手,更是破天荒的开创了海上行镖,往东到达过高丽,东瀛琉球,往南到达过暹罗、满刺加!镖局界一时无二。

    定远镖局在全国比较发达的城市都设有分部,有账房先生和几人到几十人不等的趟子手伙计待命等候,以配合供行到此地的走镖人,保证行镖的安全和顺畅。

    大明的武人地位很奇怪,例如一个军户出身的人,手无缚鸡之力,但是遇到国家需要征兵,还是一样得去当兵,反过来,如果你武艺高强,但却是个绣户,那你就的老老实实的绣花,军营什么的,还是不要想的好。

    这也是定远镖局能网罗那么多武林好手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黑户,一群不甘寂寞的武力高强的人,决计不会老实在家绣花的。
------------

第一章 栽赃

    乔鹿鸣,定远镖局镖头之一,武林排名第四的高手,也是定远镖局武功最强的人,师承无名氏,起码他不说,没人知道。十八出山,二十在登州以一人之力杀掉百人队的倭寇而成名,不想入伍变成军户的他,在二十一被定远镖局直接招为镖头。

    两年行镖毫无差错,而且速度之快,令人咋舌,普通镖头需要半个月才能送达的镖,他却可以在十天时间内送达,整整缩短了五天时间,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能有那么快的速度,因为乔鹿鸣带领的小组也说不清楚,只要和乔鹿鸣在一起,速度就莫名其妙的上去了。

    有一次甚至是琼州到顺天府的长距离行镖,乔鹿鸣只用了三十天左右,把重达一百公斤的货物安全送达,且无一人受伤,被视为是定远镖局二十年来最完美的行镖。

    但是现在乔鹿鸣遇到麻烦了,因为他负责的镖被窃了,而且是送到雇主手里,打开箱子的时候才知道被窃,这对于一路上从没离开镖箱的乔鹿鸣来说,是难以理解和愤怒的。但是镖局不会听你解释那么多,乔鹿鸣也解释不清,于是乎,乔鹿鸣被囚禁了。

    登州府,定远镖局总部的一个密室内,一个不怒自威的老者端坐在主位太师椅上,空洞的双眼发出实质性的光芒,钉一样盯在乔鹿鸣身上,但乔鹿鸣不是个省油的灯,依旧老神在在的坐在下面。

    “你来镖局也有两年了吧?”老头声音嘶哑,像是两把生锈千年的剑互相摩擦发出来的。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